萬聖節想到的就是南瓜,
自從小菜包上幼稚園之後,我對迷你造型的甜點更有興趣,
一方便是小菜包的認知進步了,可以藉由這些造型教他一些相關的知識,
另外也能打包讓他帶去學校與同學們分享。
南瓜餅乾的配方是網路上隨便找的,
好像不管哪個blog的配方都一樣(連到一個對岸的也是一模一樣的比例),
所以找不到原出處。
原配方:
蒸熟的南瓜泥50g
奶油50g
砂糖40g
麵粉100g
肉桂粉少許(不愛肉桂味道的可以省略)
作法跟普通餅乾一樣~
1.奶油軟化、跟砂糖一起用攪拌器打成霜白狀
2.加入南瓜泥打勻
3.加入過篩的麵粉,用手混合成團(不要用力揉,而是輕輕的混和)
4.分成16-18份(我是每個12g),搓圓後用湯匙邊緣或其他刮板類畫出紋路
5.上面插上一個南瓜子
6.烤箱欲熱至170度,烤15分鐘(原本食譜寫15分,但我覺得至少要30分才夠)
因為我今天沒買到南瓜子,只好先用葵瓜子代替...
(很沒fu,明天再來去三鳳中街找南瓜子)
今天第一批是用剛蒸好的南瓜,所以很輕易混成均勻的南瓜泥麵糰,
照原本配方做出來的,南瓜味中卻混著麵粉味...
不難吃,一樣有南瓜的甜跟香,只是還有再進步的空間啊!!!
15分烤出來呈現這樣,整個就是不熟。
(我猜原始分享的作法應該是適用小烤箱吧?)
後來我用200度多烤了烤15分鐘,就整個呈現外酥內軟的樣子,
他不是很酥脆的那種餅乾,而是外面有點酥度,內餡軟綿。
因為還有剩下的南瓜泥,便又做了第二批,
這次多加了一顆蛋黃、也將麵粉份量增加了一點,
因為用的是已經放涼有點乾掉的南瓜了,所以攪拌的不比第一批均勻,
是說可以看到一小點一小點的南瓜果肉好像也滿不錯的~
加了蛋黃所以顏色有稍微深一點!!
口感的部分,第二次加了蛋黃的南瓜餅乾完全沒有麵粉味,
更能清楚的吃出南瓜味,果然改良過後比較好!
(我還貪心的想加鮮奶)
要說缺點的話:
第二批麵粉的份量還是不夠,麵糰過軟導致烤的過程形狀有點塌,
還好沒有塌到變成花...XD
明天再來調整比例。